曾經,航天科技寄托了“大國的榮耀” 航天科技耗資巨大,沒有強大的國力作為支撐,很難想象人類可以取得如今般的成就。1957年,林登•約翰遜曾在民主黨會議上說:“我們現在卷入或必須參與的緊急競賽,不僅僅是擁有遠程彈道導彈的競賽……這是比任何超級武器都重要的競賽。它決定了一種統治整個地球乃至太空的無上地位。”美蘇之間在登月項目上的競爭,就可以看作是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的需要,1958年8月美國第一次發射了“開拓”者月球站;9月,蘇聯發射“東方—1”號月球站,但兩國的發射均告失敗。1961年,前蘇聯航天員加加林完成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其后,兩國都將重心轉向“如何把人送人太空”。
美國不惜散盡“萬貫家產”:航天工業的巨頭波音公司、洛克希德公司和羅克韋爾公司得到源源不斷的巨額資金,力爭在1970年之前將美國人送上月球;蘇聯也計劃在1968年將兩名宇航員送上月球,其中一人要在月球上實現行走。美國在“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后,也派宇航員在月面上安置了美國國旗,同時宣稱,“月球屬于全人類”。
時至今日,航天科技水平仍然是國力強弱的代表,雖然航天科技的發展總是夾雜著政治的因素,但人類為科技發展做出的重大努力,卻是無論何時都不應被忽視的。科學無國界,航天科技的魅力也足以強大到讓人忘卻國家之間的糾紛。
今天,普通人對它的興趣愈發濃烈。
普通人面對太空,不再望而卻步,而是勇敢挑戰,航天將人類文明帶離地球越來越遠的同時,航天科技帶來的利好與人類生存狀況的改善越來越近。
本片向人們展示了我國近年來在航天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和普通人對國家航天工程的認可和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