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普常青藤
目前為止,以人類的技術來說根本談不到,壓縮星球這一技術。所以說壓縮地球,誰可以辦得到?
可以肯定的是壓縮地球,這一謠言絕對是假的,而且假的離譜。因為迄今為止,人類在宇宙中沒有發現過任何像人類似的的高智慧文明。先不說高等文明,就算是低等文明都是沒有。雖然事實是這樣,但是人們無法否定,是否真的有這樣的文明出現。不過它們真的有這個能力來進行,壓縮星球這項實驗嗎?根本就沒有人知道,他們能把它壓縮到多小,又有誰能知道呢?這種東西,不能用文明的力量指定標準。
地球是屬于一種類地行星,和太陽系中的其它天體相比算是比較重的。地球的密度排行老大,水星是老二,一個是5.5千克每立方厘米,另一個是5.42千克每立方厘米。雖然太陽的質量很大,占了整個太陽系的重量的89%,但是他是恒星,不是類地行星,是有一種等離子體構成的。但是什么東西是等離子體呢?用科學術語講,就是高溫狀態下一種類似于火焰的粒子,又有一些科學家將其稱為電漿。是一些電子粒子被奪去后的原子團所形成的離子氣體狀態的一種組織。
據科學家計算出太陽的密度大概是1.4g/cm,僅僅是地球密度的1/4左右。但是記住了,它的質量和體積相比,地球而言要高得多。它的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133倍。是不是很驚人。恒星的體積越大,質量越小,理論上來說,質量越大體積越小的恒星密度才會越大。但是他無論怎么再大都沒有地球大。
就算有一個恒星,它的體積比太陽大出好幾百倍。但是它上面的物質,也僅僅維持在人們所認識的118種元素的形態。但是一些特殊的致密天體,質量雖然沒有恒星那么大但體積可能是恒星的十萬分之子,百萬分之一,千萬分之一,億分之一,甚至使萬億分之一都有可能。體積和質量的比值就變得非常小,所以壓力就整的極端,極端到可怕。這些物質就被壓縮成了一種很可怕的緊密物質。而且狀態非常奇怪。
在宇宙中壓縮星球,或者是壓縮天體需要一種特別高強度的壓力,但是這種技術不是人類所擁有的,地球上任何已知方法都無法做到這點。雖然恒星的密度比較小,但是它的質量卻非常的大,以至于它的引力就非常大。所以可以得出結論,只有恒星的中心才是制造這種特殊,異常,緊密天體的鍛造爐。就像太陽中心的壓力就可以達到3000億個大氣壓可怕數值,在主序星的時期,其主要平衡手段就是依靠核聚變反應的巨大的輻射壓強來制衡,這樣來防御引力壓強,形成微妙一個平衡。
如果像太陽一樣的恒星因為內部反應導致燃料耗盡,從而壽終正寢。就相當于太陽的質量變小了八倍,導致太陽死亡了,其核心內部發生的核聚變反應就停止了,讓他的內部不能擁有巨大能量來抵御強大的引力,從而可怕的力量會在他的幾何中心內部活生生的壓出一個天體——白矮星。
白矮星的體積大小和地球大小相差無幾,但是可怕的是它的質量卻擁有太陽的60%以上,甚至是1.4倍,天體的組成密度可以達到1~10噸/cm。是地球的一千倍以上。最可怕的是這不是最大密度,最大的密度是一個叫中子星的東西。中子星的密度可以達到1到20億噸/cm,高的離譜。
一顆質量在太陽40倍的恒星,會在死亡的時候發生超級大爆炸,然后它的星核心很有可能會變成一個在太陽質量的3倍還要多的黑洞。黑洞中心是一個體積特別小,小的可憐的奇點,所有物質都被吸引到并且落到了奇點里,所以這就是為什么這個奇點密度大,而且接近無限的原因。在奇點的四周會出現一個擁有無限曲率和強大引力的球面,而這個球面被科學家稱為史瓦西半徑,任何已知物質只要被卷入黑洞的史瓦西半徑內部,都會被吞噬,消失殆盡,就算光,也沒有可能逃脫。
就像是地球這種類地行星,他的地心引力壓強只有僅僅300萬個,所以對地球的壓縮無能為力,只能壓縮成這么大點,沒有任何辦法再往小壓縮。因為任何物質都是要是依靠原子與原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來進行維持物體形態,就好比像行星、恒星這類天體,其中更是包括像地球這類天體都是屬于這種物質構成。任何主要說的是人類已經探知的118種元素所構成的物質,這類物質組成全部都是靠原子和原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來讓自己,自身的形態保持完整。
中子星和白矮星這類組成物質之間間隙非常致密的天體,毫無疑問形成原因就是因為極端情況的出現,導致引力斥力不均勻不平衡。都讓原子都壓縮變小,更有甚者被碾壓碎了,導致依靠原子外殼才能形成支持力的方式被毀壞,然后致使這種物質無法在地球上出現的原因。
像地球這樣類似的類地行星,擁有相似的質量與體積,但是根本無法出現這樣的引力與斥力。所以更是毫無疑問導致了這118種元素為什么只會出現并保持普通狀態的原因。
原子的外邊的殼雖然被強大的斥力和引力擠壓變形了,但是堅強的原子還在努力的讓自己本身維持著一個還能看的過去的正常狀態,僅僅原子核已經被移動的亂走了,不像是正常的原子核心似的被牢牢固定在原子的幾何中心內部,而是漫無目的的在電子海洋里四處漂泊。
那個白矮星就靠這種漂泊電子簡簡單單的來維持天體的內部平衡,但這種平衡對外界而言則是僅僅是相對的,它的極限抵御力度只能僅僅到一點四個太陽的質量所形成的強大引力壓,這個時候當白矮星的強大引力壓到達一點四四個太陽的質量的最高上限的時候,就會發生大規模的坍塌,從而縮小成為一個中子星。
中子星的地表的強大的壓力已經高達到萬億億億個地球的海洋平面的大氣壓強,和地球中心壓力相比,是三十三萬億億倍,和太陽中心壓力相比,是他的三點三億億倍。
在這個時候所有中子星的原子都已經全部被被擠壓碎了,電子永永遠遠都無法再次成為自由狀態,但是卻被壓縮進去了原子核的內部,與里面的質子電性正負中和從而變成了中子,再加上原來擁有的中子,讓這個天體就變成了一個由中子構成的巨大中子星球。所以這種天體就被稱為中子星。
總而言之,地球是不可能被壓縮的,而緊密天體的制造和原子間的引力和斥力也是分不開的。用人類的技術無法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