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好!老師要提問了,誰還記得“中華酷聯”?曾經的四巨頭還剩誰?當然菊花廠還在!其他品牌的手機業務要么銷聲匿跡,要么垂死掙扎。所以,如今的華為、小米、OPPO、vivo顯然不是最終的格局,技術的發展也不會有大結局。諾基亞、火腿腸、黑莓哪一個不是曾經霸占市場份額很久的品牌,如今的四大國產也只是在水深火熱中求得生存。
一方面,全球前十的手機品牌,國產表現很好,小米、oppo、vivo,它們都以1億多臺的出貨量,各自占據全球8%的市場份額, oppo針對印度市場推出的全新子品牌realme,推出不到兩年,就取得了全球手機出貨量第9的成績。
一方面,國產手機品牌不僅早就展開了內部廝殺,隨著蘋果等品牌產品線的不斷擴充,來自國際品牌對國內份額蠶食壓力也日趨增大。
但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不思進取則如諾基亞一樣無法坐穩頭幾把交椅,努力創新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則也可以嘗試撼動蘋果、三星這樣的大樹。
小米
從窮學生到窮老師的頭幾年,這是我一直追隨的品牌,手握火腿腸的HD2,卻懷著一顆發燒友的心,每次發布會都會跟直播,每次搶購都會躍躍欲試,但終究玩不過雷總,那些年誰還沒搶過小米,但這些年誰還搶小米?高配低價就是小米的特色,但近年友商開始模仿小米的模式,優勢明顯減弱,此外,布局得最遠的,那毫無爭議肯定是是小米,小米聰明之處在于整合資源,子公司眾多,合作伙伴遍地都是,和小米有關系的東西早已經滲透各行各業,可能小米的目標是無印良品吧。
小米的劣勢在于消費者已經疲于應付他的營銷模式,而技術沒有出現革命性的發展。
華為
華為是國產手機的大哥,通訊加成的華為有自己的先天優勢,憑借著技術自主研發加上在通信領域強大的品牌影響力,讓華為手機迅速成長。華為擁有麒麟系列芯片,能跟蘋果A和高通驍龍媲美,華為也是國內唯一能跟蘋果三星對標的手機品牌,雖然現在還差點火候,但也不是其他品牌可以比擬的。
華為劣勢在于諸多發達國家的圍堵,讓華為的海外市場阻力重重,期待華為的破局之舉。
OV兩廠
就如電視劇里的東西兩廠,傻傻分不清楚,始終弄不明白他們怎么分工,始終也沒搞清楚他們不應該是兩兄弟嗎?數年前在東南亞就驚奇的發現地鐵站、機場全是藍綠兩廠的廣告,明星代言、粉絲效應、綜藝加成,迅速占據了青少年市場,營銷厲害,但本質亮點卻不多,高價低配是OV的特點,也在不斷優化,但跟華、米相比仍有一些差距。
OV的劣勢在于過重的依賴營銷,產品同質化嚴重,技術儲備不足,很容易缺少發展動力,還記得鄧爺爺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嗎?
最后,如果四位中誰容易被踢出局,我想華為肯定是不容易的,其他三家石頭剪刀布吧,也期待有類似于一加這類黑馬殺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