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是中國電影人的又一部良心制作,從導演到演員,從故事情節到后期制作,整部電影絕對對的起觀眾買的那張電影票。
從電影宣傳開始,大家都知道影片有吳京的加盟,而在2017年7月27日上映的戰狼二。小編還對影片中的內容恍如昨日發生,電影獲得了60億的票房,電影的成功和吳京有著很大的關系。
而另外一個因素的話大家應該都有想到,就是一個檔期的選擇。相比其他檔期,年初上映毫無疑問有著很大的優勢,大家都處于一個很放松的狀態,而且好朋友組團去看電影更是常見,這樣來說只要影片內容可以抓到觀眾心中那個點,會起到一個特別大的良性宣傳,朋友們之間的分享可比單純的海報宣傳有用得多。
因為中國觀眾早練就了一身憑某些導演,演員,海報,預告片,原著等等要素判斷是不是一部好電影的本領。
而且,準確率還挺高。
在正式公映前,流浪地球提前14天開始點映,哪吒提前13天開始點映,兩部優秀的國民級爆款都提前半個月開始大規模點映從而引發觀眾自發的自來水式宣傳,為作品口碑的持續發酵留足了時間。甚至哪吒還來了波極其罕見的“提檔”操作,提前大半個月與觀眾見面,可見片方對電影品質和的自信和對點映效果的滿意。
回到題主的問題,口碑的差距不僅僅是因為主演,究其本質還是電影質量本身
你立項的時候沒有想到鹿晗會因為關曉彤(甜蜜暴擊)糊了確實不是你的責任,但你從選擇流量小鮮肉開始,你為的是啥還不是很明顯嗎?
不過《上海堡壘》票房的撲街,對觀眾來說是好事,對那些導演來說也是好事。為什么呢?因為觀眾以后再也不用看著流量電影了,而導演他們也知道,想靠流量網紅來拉動票房,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應該找那些有實力的演員,拍攝好的電影,才是唯一的出路。
《上海堡壘》的失敗不在于鹿晗一個人,也不只在于編劇的薄弱,導演的拍攝手法,出戲的配音,更多的在于,如果你在創作一部作品的開始,壓根不是根據合不合適,而是根據流量大不大來選演員,那么,你的路從一開始就是偏的。在一條起步就偏了的路上,你越努力,可能離成功就越遠。
不能就此判定,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被《上海堡壘》關上了,我們要相信在資本退潮,理性占據上風后,總還有一些人在默默努力,然后用作品讓我們驚詫,比如這個夏天的《哪吒》。